图片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须从减少课堂浪费开始_好用的足球竞彩app|官网推荐下载**

好用的足球竞彩app|官网推荐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须从减少课堂浪费开始

来源::未知 | 作者:好用的足球竞彩app|官网推荐下载** | 本文已影响
     关于“有效课堂”或者“课堂教学效益”的探讨,应该说是最近两三年的热点,从理论到实践,研究文章很多,取得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从众多的课堂观察、课例分析的角度看,似乎又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或者说课堂教学效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这些问题导致了较大一部分课堂依然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课堂浪费现象”就是其中最为普遍、最为严重的一个,它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常规课堂甚至于优质课堂、示范课堂、研究课堂,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当下还在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毒瘤与杀手(因为在众多关于“有效课堂”或者“课堂教学效益”的探讨文章中还没有人涉及这一“简单”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须从减少课堂浪费开始。
        就笔者近几年的课堂观察与课例分析来看,“课堂浪费现象”大致可分为: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观念偏差与手段滞后、教学设计粗糙、教师话语陋习、教师过强表现欲等五种类型。
        课前准备不充分,可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确实无准备或准备不到位。选的练习题讲到中途,得不出结论,才发现原来这道题有问题;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结果学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教师居然无法点拨,任由学生争吵,而教师沦为看客(也许正后悔怎么不加思考居然选了这么一个问题);教材分析前言不搭后语,讲到后面才发现前面的讲错了,又不好意识纠正,结果强词夺理将错就错地敷衍下去等等现象不一而足。二是表面看起来很有准备,至少从搜集的素材以及花的时间、精力上看比较多,在老师们看来是“准备充分”,实则走了偏锋。在笔者点评的课例中就有这么一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黄河颂》,在40分钟的课堂里,教师点击了19张关于黄河的源头、浊浪、污染等图片,放了从网上截取的一段“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的音频视频录像,放了自己旅游黄河时录制的DV等等,前后耗时近25分钟。在评课时许多老师均认为执教者“准备充分”、“值得学习”,而我的看法则恰好相反,这节课准备“很不充分”、“很不值得学习”,原因很简单,对信息毫无筛选,用一大堆毫无意义的图片、视频屏蔽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造成课堂浪费至少20分钟,浪费比例占整堂课的50%。由此,我们是否也应对一些看似“准备充分”的课做些反思呢?
        教学观念偏差与手段滞后造成的课堂浪费比比皆是。满堂灌、满堂问姑且不说,新课改后,老师们渐渐接受了不少新术语、新名词:对话、讨论、合作、探究、交流等等,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出现了不少偏差,没有把这些环节当做真实、有效的“过程”,而是当做了一堂课必须走的“过场”,否则会被视为没有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但脑子里根深蒂固的“要讲,要全面的讲,不讲害怕考到”的观念始终引导着他的每一步教学行为,于是学生是不能给太多时间的,“过程”当然只能变“过场”,“过场”便“浪费”了。
教学手段滞后,主要囿于办学条件,本无可厚非,但毕竟造成课堂浪费是事实,实验不能演示,只好口头讲,浪费得有理,但课堂上临时抄题甚至写一大段文字到黑板上,让学生眼睁睁的等着,就浪费得有些无情了,为什么非得课堂上临时抄呢? 
     教学设计粗糙,本可以放在准备不充分一起,但由于教学设计之于教学活动实在太关键了,故而单列。在各类教学常规检查中我们常常被所谓的教案蒙蔽了眼睛,其实大多只能算抄写最多也只能算改写,在常规课的教案中真正有“设计”意识的并不多,最多有一个粗略的设想或大致的轮廓,千篇一律的课堂结构,千篇一律的课堂节奏,于是才有“死课堂”“水课堂”“乱课堂”大行其道,课堂浪费就不是一节两节,而是集团化的了。今年到某校教研,提前一周发了通知,只是我临时拐了一个弯,到另外一个班去听了一位青年语文教师的课,讲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列夫?托尔斯泰》,听后让人不知所措,整堂课大约可分四个环节:一是作家作品简介(约5分钟,教师讲),二是生字词教学(约3分钟,教师主讲,有个别学生参与),三姑且算是整体把握,主要是划分段落层次(约8分钟,师生互动),四是分析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即课文前面5个自然段,由第一自然小组读第一段,然后全班一起分析讲解第一段,由第二自然小组读第二段,然后全班一起分析讲解第二段,如此这般依次分析讲解到第五段,拖堂约3分钟后结束本堂课教学。当时我很怀疑这位老师没有备课,要求他出示教案,结果他不仅备了而且还“很充分”,新华文轩发的那本《教师用书》上面的东西基本上一字不落的都抄了,为了说明“准备充分”,还煞有介事的用红笔划了些“杠子”。更有意思的是一席谈话,他说:“发的《教师用书》和《教案》根本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学校又要检查教案,所以我们只好抄一套,讲一套。”“我不敢说100%的老师这样干,至少80%嘛。”可见教学浪费现象之突出——而且是多层次、多维度的,课堂教学效益从何说起?
        教师话语陋习主要表现在重三到四,一句话自言自语反反复复多次作毫无价值的重复;或者是虚化的疑问结构句式运用太滥,“是不是”、“是吧”之类的太多,使学生经常带着拖腔接嘴:“是~”,久而久之,和着一些不是问题的提问,便成了一种对学生习惯性的“愚化教学”;或者要求学生读书、思考、交流、练习的时候,老师始终“忍不住”要提醒、要强调、要提要求,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活动。
        教师过强表现欲主要表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知识面,凡教材说的、学生答的,他都能尽他所能去拓展、延伸、东拉十八扯,结果大量时间浪费了,该讲的没讲或没讲清楚;另一种是各类赛课也经常见到的,有的教师口才极好,出口成章,往往是开头、结尾都有一大段排比句,像导入又不像导入,像小结又不像小结,华而不实,有时中间也会来这么一段,反而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凡此种种,笔者认为都是课堂教学甚至是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不得不再重复一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请从减少课堂浪费开始!
        一是把课前准备落到实处、细处,可以从教学效果入手做逆向推理:“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该做好哪些准备”,而不是“想教什么”或“在教什么”、 “想怎么教”或“在怎么教”、“到时要些什么”。二是尽量控制自己,学会“忍”,以减少话语陋习,减少过滥的延伸、拓展,少些表现欲望。三是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进一步探索有利于检查更利于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撰写方式,使教学设计的检查与课堂教学本身合拍,而不是两张皮。

好用的足球竞彩app|官网推荐下载**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